桃源县:强化服务保障 全方位构建优质养老新格局
近年来,桃源县始终将老同志福祉放在首位,以“完善服务保障”为核心抓手,通过跨部门协同提供精准服务、优化完善养老设施、开展老年技能培训与价值赋能,全方位构建保障有力、服务贴心、活力满满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同志幸福感与获得感。
跨部门协同联动,筑牢银龄多维度服务保障
为守护老同志权益、满足其多元化需求,桃源县整合多部门资源,针对老同志“安全、健康、精神”三大核心需求,构建专项服务保障机制。
权益安全保障上,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志愿者联合会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防骗反诈护‘银龄’”主题活动,通过案例讲解、互动实操等形式,帮助老同志系统掌握反诈知识,为其财产安全筑起“防护屏障”。健康服务保障上,县计生协牵头打造“科普+医疗”服务模式,一方面向老年人发放健康饮食科普单,普及科学膳食理念;另一方面联动医疗机构提供免费体检、疾病诊断、用药指导“一站式”服务,实现健康管理“就近办、便捷办”。精神需求保障上,团县委聚焦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组织公益摄影活动,为老同志拍摄照片并定制相框免费赠送,用影像留存生活美好;县心理学会针对农村留守、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专业疏导缓解孤独情绪,为银龄群体营造安全、健康、温暖的生活环境。
强化设施与经费支撑,打造“15分钟幸福养老服务圈”
桃源县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安”为目标,通过“硬件设施补短板+运营经费强保障”,创新推行“普惠优质、专业高效、智慧关爱”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全力推动服务保障高质量的构建。
硬件设施供给保障上,针对城乡养老服务不均衡问题,建成415个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全面填补农村养老服务空白,推进15家乡镇(街道)敬老院改造重建,从居住环境优化、服务功能完善、安全设施升级三个维度提升硬件水平,确保养老服务“有场所、有标准”。运营经费长效上,县财政明确经费保障标准,为敬老院规范运营、服务持续供给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服务可达性保障上,投入运营33家养老机构,整合基层服务设施与专业机构资源,全面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同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切实解决“养老远、养老难”问题。
精准技能赋能,完善银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保障
为激发老同志活力,桃源县以老干部(老年)大学为载体,构建“课程适配+师资专业+成果转化”的技能服务保障体系,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落地见效。
课程需求保障上,紧扣老同志兴趣与需求,开设9门技能课程,涵盖健康养生、文化艺术两大领域,年均服务学员超600人次。其中,健康养生课程累计帮助2000余名老同志掌握健康管理技能,文化艺术领域设8门课程,书法绘画年均招生120人,口才艺术课程满意度达100%,声乐舞蹈现有学员314人且年均开展展演2场,实现“需求与课程”精准匹配。教学质量保障上,组建4名“银发教师”团队,创新“通俗语言+实操演示+现场答疑”授课模式,确保老同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价值转化保障上,搭建成果展示与志愿服务平台,助力老同志实现自我价值——作品屡获省级奖项(合唱《凤凰吟》获省离退休老干部庆建党百年合唱赛一等奖、舞蹈《司令村官》获省离退休干部喜迎党的二十大文艺赛二等奖等),超100名学员凭借所学技能投身理论宣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让老同志在服务社会中收获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