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银发力量点亮区域发展“全景图”
近年来,鼎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三湘银智”行动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紧扣“精准建库、供需对接、多元赋能”思路,系统构建精准分类、平台支撑、长效保障、融入中心银发人才作用发挥机制,推动银发智慧向产业、治理、文化等领域渗透,探索出一条让“老有所为”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
“一张网”筑基, 让银发人才尽其用、安其心。发挥银发人才作用,关键在于畅通对接渠道、解除后顾之忧。鼎城区着力构建组织、平台、保障服务的支撑网络,搭稳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精准建库,分类施策。按专业划分农业、水利、教育等多个领域,建立625人动态银发人才库,详细记录技术特长与服务意愿,将农技、水利等老专家精准纳入“乡村振兴服务团”。搭建平台,畅通对接。依托“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建立银发工作站,构建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的需求对接机制,村社需求直达工作站,按人才专长精准匹配,确保有需即应。强化保障,解除后顾。通过党费返还、慰问特困老党员等支持工作站运行。全区配备237名年轻联络员,协助银发人才解决数字化操作难题,从平台对接、后勤保障消除服务顾虑,让银发人才在基层干得舒心,更干得有劲。
“一盏灯”铸魂,推动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基层理论宣讲如何更接地气、更有效覆盖的需求,鼎城区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强、阅历广、威望高”的优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集聚宣讲力量。精选会讲、善讲的退休干部组建“五老宣讲团”,结合鼎城鲜活案例深入村社常态化宣讲,《“良策”辅三农 振兴写新篇》入选全省优质党课。拓展宣讲广度。举办“银发主讲人”活动,选拔20名老干部骨干走进校园、企业开展巡回宣讲,制作相关短视频广受欢迎,有效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创新宣讲方式。进一步推广“家庭党小组”,发挥“一老带动一家”的辐射效应,让思想引领更有温度。区老干部大学创新“课前五分钟”思政课,引导300余名学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家风故事,推动理论宣讲从“集中式灌输”向“日常化浸润”转变,从“大道理”变为“家常话”。
“一池水”赋能,推动技术优势精准转化。瞄准产业发展中技术瓶颈与升级需求,鼎城区统筹推动,激活银发智慧引擎,精准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农业良种攻关。邀请退休农业专家朱忠学牵头良种研发,支持其流转1600亩土地建立繁育基地。其研发的4个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年供稻种超百万公斤,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工程智囊护航。推动水利局组建13人“银发智库”,深度参与水利工程,累计提出风险整改建议12条、施工程序优化建议46条,有效消除隐患、减少损失,为农业生产、企业运营筑牢安全堤坝,稳步发展蓄能。特色产业提质。组织退休干部成立“技术链服务组”,全程指导黄花菜、藠头等特色种植加工,帮助提升品质、对接市场,切实带动农户增收。
“一座桥”善治,释放银发治理新效能。面对基层矛盾化解力量不足、治理精细化待提升的难点,鼎城区激活老干部“熟村情、知民意、有威信”的优势,积极搭建与基层治理桥梁,将银发经验转化为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屏障。矛盾调解在一线。尧天坪镇“和事佬”调解队就是典型,老干部们用“土办法”成功化解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每年都有10多件,做法经验成为基层干部的“活教材”,有效为群众解心结。民生服务在前沿。组织23名老干部组成“银发五员”工作队,他们化身文明巡访员、民情联络员,紧盯占道经营、垃圾清运等民生难题,跑前跑后帮群众办实事90多件。文明新风润心田。协同文旅部门扶持“银龄文艺队”,鼓励创作方言小品、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10多件,把邻里和睦、遵纪守法的理念融入其中。作品通过村社微信群、广场大屏传播,成为化解隔阂、凝聚共识的“润滑剂”。
“一片林”传薪,涵养持续发展新动能。应对经验技艺传承断代、培育未来力量的挑战,鼎城区多维发力,推动银发力量如林绵延、生生不息,助力区域长远发展。传技术,强产业根基。支持农业银发“土专家”建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协调乡镇筛选年轻农户组成“学徒班”,田间低头手把手教学,形成“专家带骨干、骨干带农户”的技术传承网络。推动银发名医通过制度保障向青年骨干倾囊相授诊疗经验,形成医学人才有梯队。传文脉,守精神家园。设立黄士元木雕工作室,提供场地经费支持带徒传艺。为湖湘文化开放档案馆藏资源,联动乡镇便利古村探访,组织老学者带着年轻人抢救多项民间技艺、梳理本土文脉。传温情,育时代新人。实施“童心护航”项目,凝聚老教师、老党员力量,给学生们送上三重暖,讲好红色故事,播撒信念种子;做好心理疏导,解开成长扣子;写好“飞鸽传书”,填补陪伴空子。让老辈的人生经验和温情陪伴护航下一代成长,厚植区域发展“未来根基”。鼎城区用“老带新”这根线,把各领域的传承串成整体。老辈人递出的是积攒的家底、沉淀的智慧传给下一代。
鼎城区以“三湘银智”行动为引领,通过系统构建精准识别、平台支撑、思想引领、作用发挥、长效传承的完整链条,不仅有效激活了银发人才的“二次开发”价值,在产业升级、治理优化、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更探索出一条应对人口老龄化、盘活存量人才资源的“鼎城解法”。其“老带新”的传承模式,确保了技术接得住、文脉断不了、人心聚得拢,培育出一片生机勃勃、能够持续结出“发展果实”的人才森林。未来,鼎城区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保障措施,让银发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