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作用发挥>详细内容

潘津秀:一位退休党员的“三重身份”

来源:津市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10 【字体:

在津市,有这样一位退休党员:她是艺术团里最忙碌的团长,是乒乓球台上“五连冠”的得主,更是万寿苑街区3000多户居民的“当家人”。

她就是潘津秀——一位用退休时光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的老党员。

第一重身份:艺术团的“守护者”

2011年冬天,潘津秀来到养老院看望90岁的霞光艺术团创始人王东娟。病榻上的老人紧紧握住她的手:“潘团长,艺术团就是我的家啊!我一天不死,就要交团费,永远是团里的人!”说完,老人颤巍巍地掏出40元钱。

半个月后,老人安详离世,但那双手的温度,至今留在潘津秀的心中。

这份对“家”的守护,潘津秀坚持了十多年。在她的带领下,霞光艺术团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360多人,“百团大战”年年获奖,编创的《法治春光普天照》《最美社区人》《赌场案中案》《街区蝶变,幸福家园》等优秀作品,深受群众喜爱。

2025年是潘津秀终身难忘的一年。霞光艺术团打磨多年的常德丝弦作品《牛肉粉》成功登上央视大舞台,并在11频道晚7:30黄金时段隆重播出,轰动了津城。

在电视上看着家乡的作品大放异彩,潘津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份荣誉背后是她十四年的坚持与守望,更是团里“家人”之间互相搀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图片1

第二重身份:老年体育的“领跑者”

“潘姐,你又赢了!”

在常德市“乒协杯”赛场上,这句话潘津秀连续听了五年。从第八届到第十二届,她包揽了女子处级单打的所有冠军,成就了“五连冠”的传奇。

但她的目标不只是个人荣誉。担任市老体协副主席期间,她积极组织各类赛事活动,办赛水平不断提升,即使是近千人参与的体育赛事也能游刃有余。

2024年4月,她参与承办的全国老年人气排球赛在津市成功举行,39支队伍近500名运动员齐聚小城。一位资深国家级裁判赞叹:“津市创造了县市举办全国赛事的楷模、标杆和奇迹。”

看着赛场上银发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潘津秀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些灿烂的笑容,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图片2

第三重身份:街区的“当家人”

2020年,万寿苑街区启动改造。这个老旧街区矛盾多、环境差,成了全市的“头疼工程”。

市领导找到潘津秀:“老潘,这个街区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需要你来挑。”看着破败的街区,已退休多年的潘津秀郑重承诺:“只要党需要,我竭尽所能。”

这一诺,就是五年。

她创新建立“ 1+6+N ”居民自治管理体系,发动146名党员担任“三长”,共同参与协调街区事务管理,引导居民做主人不当看客。

借着收卫生费的机会,她走进一户户居民家中,去了解每一位居民的心愿和想法,120元一年的卫生费,成了她打开居民心门的“金钥匙”。

五年间,她为独居老人定制服务,为退休职工争取待遇,协调解决居民的急难事务,带领艺术团送文艺进社区,把万寿苑从“矛盾窝”变成了“幸福苑”。

居民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有事找街区,有难打电话”。


微信图片_20251013102813

2024年8月,潘津秀荣获常德市“最美老干部”称号。颁奖词这样评价:“她卸下了单位的职务,又挑起了街区的重担,她用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忠心,在居民心中擎起了飘扬的五星红旗。”

这位有着“三重身份”的退休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为民服务的新起点。

有人问她图什么,她看着街区里欢歌笑语的老人,看着舞台上神采飞扬的团员,轻声说:

“就图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