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老科协银发人才工作站:银发丹心映澧水
在澧水河畔的津市,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科技工作者,他们退而不休、初心不改,以智慧与汗水续写着人生的华章。近日,津市市老科协被湖南省委老干部局授予“服务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银发人才工作站”称号。这份荣誉,凝聚着以会长周宇荣为首的120余名老科协会员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坚守。他们穿梭于田间地头、企业车间,让“银发力量”照亮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前行之路。
一次田埂上的热心帮扶暖了农民的心
“周会长,我们的仓库塌了,今年怎么办啊!”2024年初,一场罕见的冰灾让大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仓整体垮塌。面对受灾的合作社老板郑大喜,周宇荣第一时间带队赶到现场,握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挺过去!”
周宇荣积极奔走,争取社会投资、联系专家策划,推动合作社投入近200万元重建仓储设施。如今,这里已建成8000吨仓储、日烘干120吨的现代化基地,郑大喜也被评为常德市老科协“会员创新创业标兵”。老科协的银发专家们,不仅送技术上门,更送信心到心坎。
深入合作社农田提供技术指导
一份精准的助企服务点燃创新之火
“我们想转型,但缺技术、缺方向。”面对湖南鑫铮科技负责人的困惑,襄阳街道老科协的银发专家们没有退缩。他们帮助企业开辟军民融合新赛道,成功研发出国防军用无人机微电机,并与湖南航空航天学院签下上亿元合作协议。
同样受益的还有津市市荣迪实业有限公司。在老科协生态环境分会的助力下,这家企业从搬迁、扩容到技改提质,一步步成长为拥有8条现代化生产线、年产值过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拿下9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们不仅是技术顾问,更是我们发展的引路人。”企业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老科协银发人才的价值所在。
到生产车间实地了解生产情况
一场没有终点的乡村振兴接力
白衣镇老科协的会员们,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中,把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他们领办的服装加工厂让15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发放工资超180万元;协助的“云贵果丰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其“朗州”牌水蜜柚拿下“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证书”,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老科协会员范国军、卜茂贵创办的示范基地,以“基地+农户”模式带动1000多户农民增收,优质大米、水果年销售额均超300万元。从技术指导到产业带动,他们把论文写在了津市的大地上。
实地举办科普会助力乡村振兴
一份执着与坚守诠释银发初心
“退休了,反而更忙了。”这是许多老科协会员的真实写照。他们中有的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有的带着病痛坚持下乡指导,有的为了一个技术难题彻夜不眠。
周宇荣会长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份责任。”正是这份责任,让他们在古稀之年仍奔波在服务发展的第一线;正是这份初心,让“银发力量”在澧水流域绽放出独特光芒。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津市市老科协的银发人才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征程上,续写着“银发一代”的奉献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