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常德——“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征文
依山傍水的城市,必是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故乡常德就是这样一个镶嵌在湖南北部,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的明珠。陶渊明笔下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说的就是这里,像极一幅缓缓打开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卷……今天的常德,与时俱进、日新月异,集传统与现代、古典气质与新锐精神并存,彰显着新时代背景下的文明和谐。
常德诗墙
经常会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带上外孙女去下南门诗墙公园走一走。有水的地方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轻易拨动埋藏在心中的浅浅情愫。凭栏远眺,辽阔的水域波澜壮阔,可以载千古英雄的愁,也可以载南来北往的舟。小孩不懂这些,她关心的是棉花糖和透明好看的水晶泡泡。一个泡泡飞起来,越过人的头顶,飞过绿树和假山,飞到一面墙下就炸裂了,只掉下一些无趣的肥皂水。
那面长长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墙就是常德沅水防洪墙,也是曾被列为“吉尼斯之最”的,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中国常德诗墙。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让我想起古代的长城,想起孟姜女……中国人历来喜欢把丰富的民族情感、强烈的爱憎,倾注到金石山崖中去,用厚重的砖墙来永久寄托或珍藏。难怪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评价常德诗墙“外抗洪水,内御时光”。诗人不在,诗歌还在,并且作为人类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还要永流传。国家投资了一亿零八百万元修建的这座诗墙,可见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常德诗墙全长4公里,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530首,由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1213名书法家用真、隶、行、篆、草的书法形式表现。其间还刻嵌有43幅精美的中外石壁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篆刻,很好地保持了原作品的神韵和风貌,并创出了“黑白灰”三色篆刻技术。
12年的建设,诗墙终于完成,这里面饱含了多少建造者无私奉献的心血。自从问世,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广大市民的好评。一墙两用本来就是创新,如今洪水不再泛滥,那么多的艺术精品、展现时代风采的常德诗墙,已经普遍被认为是展示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书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它将与沅水同在,永远守望这条滔滔不尽的河。
我在离开时,又回头深深忘了一眼那阁楼、那篆刻的黑底白字,一幅幅、一篇篇,心底突然肃然起敬。
柳叶湖
青岛人结婚喜欢去八大关、海边,因为那里的空气里总是洋溢着浪漫的因子。常德人拍婚纱照也有理想的胜地——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光是听到这个名子就醉了,柳叶湖因湖面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并且是五万年前形成的一个天然湖泊。坐落在常德城东北,临湖枕山,水域面积达21.8平方公里,约为杭州西湖的4倍。柳叶湖古就有“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极共胜”之描述,今天更是集山、水、田园、城四位一体的完美旅游度假区。
沿湖走在堤岸上,远看水面光洁平滑得像一面镜子,倒影着青色的山和白色的云,也倒影着柳树和我的影子。很安静,连阳光也变得温柔从顺,只是斜斜的射着,给湖水镶上很多金色的花边,一波一波的微漾着。有很多游船划了过去,清风又吹了过来。我想起亚洲皮划艇锦标赛、全国赛艇冠军赛、全国八运会皮划艇预选赛等诸多赛事就是在这片水域举行的,想那白帆点点在水面上潇洒起伏,不禁感叹这湖真是绝佳的水上运动竞技赛场啊。
从我的脚边延伸过去有大片的青草地、绿树、木房子、廊桥、再远一点,到我的视力所及最远处,有一座古风古韵的历史名楼——司马楼。朗州司马刘禹锡曾在柳叶湖畔送客赋诗,写下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田园诗章,司马楼就是为纪念他而建,由主楼、观景平台、连廊亭阁三部分组成,主楼外观为三层仿唐式建筑,内部展厅陈设多篇刘禹锡的怀古咏史之作,在观景平台上还屹立着他的铜像。我仿佛看见数只白鹭拍着翅膀腾空飞起,诗人背握着诗卷缓缓转过身……
大小河街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浅浅的低喃,深情的呼唤,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每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走多远,都忘记不了生于此,长于此的故土。常德人的乡愁也从来没有断过,大小河街就是一个可以寄托乡愁、延续乡愁的地方。
河街原来是指老常德临近沅江岸边的麻阳街、大河街、小河街几条老街,是当时靠近河运码头的最重要的商业区域。为还原清末明初的市井风情,又在城区重选新址,临水而建新大小河街。建成的河街总长度约1500米,单体建筑211栋,商铺368间,是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身的常德记忆古街。
2017年的大年初二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对河街的古典风韵和穿紫河风光带的现代灯影进行过现场直播。那天,我刚好漫步在河街上,在熙熙攘攘簇拥着的人群里。河街处处张灯结彩、处处霓虹闪烁,喜庆挂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刘海砍樵的花鼓戏、常德丝弦和着敲锣声、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震耳欲聋。那份热闹硬是把天空都掀翻了,足足映红了半边天。
青砖瓦、麻石路面、木质小船和蓑衣,一份久违的气息扑面而来,徜徉在河街上像是走进了沈从文的文字里。临水的古街啊,水要慢慢流,步要缓缓走,过一座桥,转一个弯就是翠翠家的店铺了。
(供稿:市军休所军休人员 张祖富)
(编辑:单鑫)
(审签:熊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