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红管家”老党员工作室开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
“红管家工作室的老干部、老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说起“红管家”工作室的退休党员们,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三洲驿街道地处津市繁华的商贸集中区,辖区内困难群众多,矛盾纠纷多。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三洲驿街道党工委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注重发挥基层退休党员干部的力量,成立了“红管家”工作室,积极开展矛盾调解、治安巡逻、控违拆违、卫生创建等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就地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和涉稳问题,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有效促进了辖区和谐稳定。
参与小区论坛
“我是党员我带头”
走进三洲驿街道后湖小区,几名头发花白的居民胸前佩戴党员徽章,身穿“红马甲”,手拿清扫工具,逐个逐个花坛的仔细查看,看见垃圾就用钳子夹起,看见堆积障碍物就将其搬到垃圾集中放置点。这样的情景在街道各个小区并不少见。
“敞开式小区虽然建设久远,许多居民的年纪也比较大,但我们的思想可不陈旧,我是党员我要带头。”居住在后湖小区的贺道清在退休前是三洲驿街道一名党员干部,退休后他退岗不褪色,第一时间加入了“红管家”工作室。在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他积极响应,成为“红管家”工作室卫生健康组的一名志愿者,整个小区从一根小烟头到整个楼道的安全,都是他所关心的事情。
依靠“红管家”工作室的老党员们,原本垃圾遍地、车辆乱停、纠纷不断的敞开式小区,逐步变成从自治走向法治、共治的“洁静美”小区。“在老党员、老干部的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参与到小区管理当中。看着小区的环境越来越优美,居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贺道清开心说到“人这一辈子就得干点实事儿!”
慰问孤寡老人
“我是党员我来管”
“红管家”老党员们把日常巡逻与饭后散步结合起来,每天巡逻2小时,沿路宣传平安创建,主动调解邻里矛盾,自愿参加的居民从最初十几个人发展到50人;“红管家”治安调解服务队,由退休党员领衔发声,协商处理小区居民矛盾纠纷、治安调解等问题,做好居民的“贴心人”。
去年10月份,年近八旬的老上访户张大爷又一次走进了三洲驿街道党工委的办公室。这次他不是来上访,而是来递交入党申请书。“我为了证明父亲的清白,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信访路上,自己的生活也乱了套。”张大爷感慨地说,“还好我遇到了陈主任。现在我也想加入党组织,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走出困境。
为了帮助张大爷化解心中郁结,街道“红管家”工作室主任、老党员陈晓萍主动站出来,她说“张大爷的问题得有人来管,我退休了,想为街道出点力,我是党员我来管。”一年多来,她奔赴临澧、常德等地查询核实老人父亲的档案,另一方面与他结成对子,在心理疏导和日常照料中润物细无声地开解老人。得知张大爷想为社区出点力,她又提议将他吸收到社区志愿者团队中来,参与文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鼓励他在志愿服务中温暖别人、愉悦自己。面对大家的夸赞和张大爷的感谢,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退休了,发挥余热而已。”
参与防疫消毒
“我是党员我不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庚子年的春节变成一场与病毒的“战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面对严峻疫情,300余名“红管家”志愿者奋斗在防控一线,不断加强辖区联防、互防、自防“三防一体”的防控网络体系,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群防群治的抗疫“红色防线”。
抗“疫”期间,每天清晨7点,在柏枝林社区的大街小巷,就能准时看到街道老干支部书记李昌森的身影,分发资料、张贴宣传单、摸排外来人员……一句“我是党员,我不退”的请誓声音,至今回荡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耳边。
在李昌森的带领下,“红管家”的老干部、老党员纷纷化身战疫先锋,充分发挥他们熟悉基层、善于和群众沟通的优势,在疫情期间,把动员群众“少出门、少聚集、不拜年、戴口罩、禁聚餐”等宣传放在首位,利用广播车、小喇叭走街串巷、逐户发放“一封信”动员群众居家防疫。“红管家”工作室的老干部、老党员坚守在社区一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着力量。
自“红管家”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为老干部、老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践行所”、邻里和睦的“连接点”、社情民意的“汇集站”、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供稿:津市市三洲驿街道办事处)
(编辑:单鑫)
(审签:熊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