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喜报】津市市襄阳街志愿者协会“五老”工作室获评中国关工委“‘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2-08 15:21:02 【字体:

近期,津市市襄阳街志愿者协会“五老”工作室获评中国关工委“‘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现展示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学习。

发挥“五老”作用  关爱健康成长

津市市襄阳街志愿者协会“五老”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6月,现有“五老”骨干成员15名,由退役老战士、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模范、老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志愿者组成。工作室负责人朱德文是一名退役老战士,同时也是襄阳街志愿者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在街道关工委获评常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朱德文荣获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几年来,工作室在各级关工委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成为守护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生力军。其主要做法是:

创新载体,让关爱行动常态化

坚持机制构建与品牌塑造并重,搭建好载体平台,使关爱行走在常态中。

一是完善机制载体。在做好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和完善工作协同机制。依托学校协同,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联合部门协同,与妇联、团委、工会、残联、应急等部门一道,开展相关特色活动;汇聚社会力量协同,示范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热心市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是塑造品牌载体。注重工作品牌塑造。“爱在家庭、守护花开”安全教育品牌闪亮在校园;“防溺水、禁毒”行动品牌筑起了防溺水、远离毒品的安全屏障;“留下希望、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才艺培训品牌,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陪伴留守儿童的“微爸微妈”品牌已在全省范围内向纵深推广。一系列品牌载体使工作室更具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红色宣讲”“国防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咨询”“普法教育”“禁毒宣传”等系列活动。创办留守儿童才艺培训班,设立妇女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创立微心愿实现平台等多元化活动载体,打通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绘本阅读、心灵关怀、健康教育、亲情连线、课业辅导,促进了留守儿童快乐成长;舞蹈歌唱、绘画制作、户外体验、垃圾分类实践,培养了孩子们的才艺与健康卫生习惯。

优化路径,让关爱过程连续化

坚持紧急救助与跟踪帮扶融合,及时帮扶面临困难的孩子战胜疾患、完成学业,让关爱贯穿全过程。

一是启动紧急帮扶。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孩子,特别是面临特殊困难的孩子,第一时间施以援手。13岁的刘某伟,突患头部动脉瘤,家庭特别困难。工作室立即将他送至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面对20多万元的高额手术费用,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通过社会募捐、公益平台筹措、争取部门支持等方式先期筹集到部分款项,确保了前期有效治疗。工作室成立以来,紧急帮扶30多名因灾因病困难学生渡过了难关。

二是延伸认领帮扶。朱德文和工作室“五老”骨干率先垂范,许多社会人士加入到关爱下一代工作行列。朱德文的一名远在深圳的战友,自愿帮助一名困难学生,3年来,资助的物资和生活费已达2万多元。现已有10多位企业老板、机关干部、记者朋友认领帮扶10多名困难学生。朱德文从个人工资和伤残补助金中拿出10多万元用于对困难学生的帮扶。

三是实施跟踪帮扶。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五老”工作室即对困难学生展开摸底,然后通过募捐等办法筹措资金,对特别优秀、特别困难的学生,以“一帮一”“二帮一”“三帮一”的形式给予一次性帮助。一次性帮助的金额为1000元、2000元到5000元不等。在此基础上,视情况对需要长期帮助的给予跟踪帮扶,直至大学毕业。目前,结对跟踪帮扶的爱心人士有20多位,帮扶的总金额达60多万元。

注重内涵,让关爱层面均衡化

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抚慰同步,实现多层面、全周期关爱,把温暖撒播在心坎上。

一是实现微心愿。“五老”骨干和志愿人员,“一对一”结对留守儿童,充当“微爸微妈”,平常每周到留守儿童家里上门看望一次,特别做好节日、纪念日、生日的守护与陪伴,为孩子们购买文具、添置衣服、均衡营养,并一起做户外活动,实现他们的微心愿。目前,结对的“微爸微妈”已有50多对,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到了亲情和温暖。

二是展现小才艺。“五老”中的艺术家们义务开展才艺培训,老书画家个人工作室为孩子们开放,文化馆老师为孩子们塑形练声,让孩子们在书法、舞蹈、绘画、剪纸、歌唱学习中,增长才艺,陶冶情操。每年暑期参与培训的留守儿童近百名。

三是涵养好品性。注重孩子们的品性涵养和心理疏导。以学雷锋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奉献精神,以红色故事宣讲树立孩子们的正确人生观,以地方传统文化的观摩和传承培育孩子们的文化情怀,以弘扬家学家训推进家风家教。对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心理咨询人员及时介入干预。一名高中女生出现抑郁症状,工作室立即联系康复医院专家,开展心理疏导,后经专业调理,很快就使她的性格开朗起来,成绩也稳步上升,今年这名女生将满怀信心地参加高考。

(供稿:津市市)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