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毛泽东凭什么成为中国的领袖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09-07-13 15:33:32 【字体: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电视连剧,反映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从1924年开始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较量和斗争,在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不仅仅是实力的角逐,更是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集体智慧的角逐。而较量的代表人物无疑就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蒋介石之所以败下阵来,根本的原因是他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腐朽没落的阶级利益,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民利益打天下,搞建设,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而毛泽东在极为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则有着他独特的个人才能和智慧,也就是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领导才能成就了毛泽东的领袖事业。

  凭军事才能。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工作是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红色政权。毛泽东率部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以游击战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开天辟地的创举。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控制区域最大,以此为依托,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并成为中共中央的驻地,毛泽东与朱德也成为红军的象征符号。这其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毛泽东受到左倾错误打击后得以东山再起的最重要因素。在中央红军处于绝境时,又是毛泽东挺身而出,率领红军脱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最终安然到达陕北,重新崛起。毛泽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这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没有一点虚假和夸张。

  凭政治才能。

  在毛泽东领导地位渐趋提升并稳定的过程中,军事才能带来的成就、权威是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即是毛泽东的政治才能,即党的绝对领导地位的确定、处理红军与地方的关系、红军的发展与根据地的建设所作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明确提出红军战斗力有赖政治工作的支撑,党的核心地位要从抓基层组织建设做起,支部建在连上以防备红军混同于一般军阀部队。对于部队中可能存在的农民、小资产阶级习气,毛泽东不遗余力地开展教育、整顿与斗争……毛泽东的政治谋略、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仰、对军队与农民关系的处理,赢得了军队指战员、根据地民众的信赖、支持、拥戴,也使早先不了解他的共产国际改变了对毛泽东的看法,由不支持毛泽东变成扶持毛泽东。

  凭领导才能。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暴动时,仅是中央特派员,到上井冈山时,毛泽东任前委书记也是颇费周折,但毛泽东妥善处理与“占山为王”的王佐、袁文才的关系,得以在罗霄山脉站稳脚跟。对于后来上山会师的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以其超人的能力很快取得他们的信任,在古田会议后,朱德、彭德怀成为毛泽东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及至在1933年上海临时中央主要领导人陆续进入中央苏区,毛泽东虽然与左倾中央格格不入,但经过努力,毛泽东还是取得了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的支持。对于与其有领导关系的上级之间的矛盾、分歧,毛泽东亦讲究策略,在不改变根本战略方针的前提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策略的方式争取使风险得以化解,最大限度的团结了各方面的人士,自然而然的确立他的领袖地位。到达延安后,不管是土生土长的同志,还是从国外回来的留洋派,不管是中央苏区的,还是二、四方面军及陕北红军,都先后程度不同的站到毛泽东的旗帜下,毛泽东博得了方方面面的信任、信服和信仰,最终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