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朱德的平淡与官员们的“炫耀”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09-07-13 15:34:04 【字体:
  7月6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逝世纪念日。

  尽管不是朱老总忌日的整年,但这也应当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因为,朱德元帅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新中国成立60年的今天,我们更加怀念以朱老总为代表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创造的丰功伟绩。

  好像没看到多少纪念文章。因此,尽管已不是7月6日了,但我还是想写点东西,聊表对他老人家的崇敬之情。

  在建国60年时怀念朱老总,我们更多地想起他的平民本色。

  敦厚朴实是朱德留给人们的永恒形象。还在1939年12月,诗人杨朔就在太行前线为朱德写下了这样的诗:“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这首诗当年在太行山广为流传,现在看来,这也正是对朱老总人格风范的概括。

  是的,这个被毛泽东称为“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的总司令,这个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广泛爱戴的伟大的人民英雄,却体现出常人所不及的平淡品格。

  朱德一生十分勤俭。井冈山时期“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早已成为生动的革命教材,而在延安时期我党我军著名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更是率先垂范,亲自动手种了三亩菜地,质量与产量均属上乘,就连延安当地的老农都啧啧称赞,他还亲自纺线织布,所出产品也都是优等,在边区广为传颂的“拥军花鼓”这样歌颂朱老总:“天下闻名的朱总司令,一心爱咱们老百姓,为咱们生活过得好,发动了生产大运动……”

  1957年12月,就在“大跃进”的口号提出不久,朱德就写过一篇题为《勤俭持家》的文章,现在学习起来,还是那么的朴实、亲切。他说:“我国人民向来是勤劳节俭的,‘食求果腹,衣求蔽体’的传统,一直保持了几千年……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成为每个革命者所追求的美德。正因为如此,我党以及我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能够在敌人重重包围和进攻的严重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终于战胜了敌人。”他清醒地批评那种追求奢华的作风:“由于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某些人中间又滋长起一种奢侈浪费的风气,衣食追求华美,居住要求阔气,在婚丧嫁娶、送往迎来等方面讲究排场,以为这样才够‘面子’。应该承认,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

  朱老总很少有长篇大论式的言论,他通常讲一些生活道理,让我们从朴素的生活道理中领悟共产党人应有的情怀。比如,他可以从如何操持一个家庭开始谈勤与俭的人生哲理。他说,“勤”就是“多方面生产”,“俭”就是“多方面节约”。真的是言语不多道理深。

  朱老总不仅是这样做的,也更是这样做的。按照规定,军队的工资比地方干部高,而身为人民共和国元帅之首,朱德却不拿元帅工资,他说他已经不在部队工作了。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相当于元帅的工资。朱德家庭成员多,而且需要接济的亲戚多,这点工资显然不够花费,因此,朱德一家是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朱敏回忆说:“父亲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俭朴作风。他每顿饭差不多都是一碗米饭、一小盘素菜、一小盘自己家里腌的泡菜,另一盘菜里几片肉,一小碗汤。他的衣着也很简单,几件较好的衣服只有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换上旧衣服。他的内衣、毛巾都破到不能再补、无法再用时才换新的。他床上铺的褥子、床单,盖的被子也都用了二三十年,上面打了不少补丁。他对我们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补补能穿能盖就行,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父亲不肯要任何特殊照顾,不愿让国家为他多花一分钱。三年困难时期,家里由于来往客人多,粮食亏了五十多斤。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坚持和全家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瓜菜代’的办法把所亏粮食补了回来。”

  朱德的勤俭观,其实并没有多少深奥的道理,相对而言,与其说这是一个品德问题,不如说这更是一个感情问题。如果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如果没有对革命事业的真诚感情,是不可真正理解朱德的勤俭观的,也是不可能真正实践这种勤俭观的。与建国初期的条件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可我们现的干部与朱老总相比做得如何呢?

  我们还记得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抨击过奢侈浪费现象:“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有人计算过,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而且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2003年就已上升到19.03%。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4.6倍。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我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已经不止一次地被人们使用过了,使用这些数据的目的,也无非是说现在的奢侈浪费之风如何之盛。而结果呢?我们只能说,奢侈浪费之风实在太顽固,顽固到有些干部把党性原则都丢了,顽固到“老祖宗”的传统都没有市场了,顽固到有些干部已经羞于谈艰苦奋斗了。君不见,在有些干部中,摆阔、斗富、纵欲被当成“潇洒”;大款、大亨、大腕成为偶像;金钱、豪宅、靓车成为成功的标志。这种奢侈式的炫耀已成为腐蚀干部队伍的蛆虫。

  当盛世情结被我们的误读以后,“炫耀”必然成为新的官场“风景”;当“炫耀”成为习惯时,奢侈之风必然会愈演愈烈。纵观历史,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有一条规律是铁律:盛世多在奢侈炫耀中消亡。

  老百姓自然不会有更多的炫耀,即使有,顶多也不过是心灵的享受而已。而且,老百姓“炫耀”的是他的正常所得,这样的“炫耀”越多,我们越高兴,因为,这或许是富裕的象征。而官员们的炫耀,就不那么让人放心了。因为,官员的炫耀往往与奢华浪费紧密相联。抽天价香烟是炫耀,戴名牌手表是炫耀,开品牌轿车是炫耀,吃一顿数万元是炫耀,喝一瓶上万元是炫耀,高档办公设备是炫耀,富丽堂皇的办公楼是炫耀,富地方挥霍财政盖大楼是炫耀,穷地方挪用扶贫款盖大楼也是炫耀……

  从个体的角度说,贪腐从享受奢华开始;从执政党的角度说,失民心从奢华恶性泛滥开始;从国家角度说,盛世从奢华病入膏肓开始衰亡。

  显示着奢华式炫耀的官员们如何面对朱老总的精神世界?

  当朱老总的精神世界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追求时,我们的党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党,我们的事业就将是无往而不胜的事业,我们的国家将会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