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上海武警官兵照顾困难老人爱心接力七年不辍

来源:常德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09-05-22 08:35:35 【字体:

  《人民武警报》报道(马荣俊 高晓洲)2009年5月17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按照惯例,武警上海政治学院警勤中队班长杜存金带着两名战士来到了葛宏兰老人家中。只一会儿功夫,葛宏兰老人两室一厅的房屋就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战士们坐下来跟葛大妈夫妇聊聊家常,细心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家中还有什么困难等等。曾经是乐器演员的两位老人则兴致勃勃地为战士们演奏了一段二胡,整个屋子充满温馨。今年,已经是武警上海政治学院警勤中队帮扶、照顾葛大妈一家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里,中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党支部也换了三届,但照顾葛大妈一家的"爱心接力棒"却一如既往地传递着,从未中断。

  200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天气异常寒冷,时任武警上海政治学院警勤中队指导员的王志平在医院看病时,一个瘦弱的老大妈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双手不停地发抖,咳嗽不止,显然病得不轻。

  为什么老人看病身边没人陪伴呢?细心的王志平带着疑惑,赶忙上前搀住老人说:"老人家,我陪你去看医生吧!"老人抬头,见是一身戎装的武警警官,十分高兴地点了点头。

  后来,王志平了解到,老人名叫葛宏兰,已经62岁了,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三口之家有两口是残障--老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生活不能自理;27岁的儿子由于童年的车祸导致精神失常,长期住院,家庭的生活重担完全落在葛大妈一个人身上,而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不好。

  望着满头银发、满脸皱纹的老人,王志平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何不将老人定为中队的帮扶对象,一来可以帮帮这个不幸的家庭,二来也可以激发战士们的爱心。回去后,王志平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向中队作了汇报,大家很快形成了共识。就这样,中队从此担负起了帮助葛宏兰一家人的责任。

  从那以后的每个周末,中队都要派几名官兵到葛大妈家,帮她买米买煤,打扫卫生。干完活,大家还不忘陪老人读读报纸、拉拉家常。官兵们的每次到来,都给冷清的屋子带来了不少生气,也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葛大妈的儿子长期住在精神病院,时间宽裕时,官兵们便会陪着葛大妈去医院看望他。逢年过节,官兵们还会把他接回家和葛大妈团聚。

  2008年除夕,刚回到家过年的儿子突然病情发作,把家里的衣物放在煤气灶上烧,整个屋子顿时乌烟瘴气,葛大妈实在无法控制,只好打电话向中队求救。正在吃年夜饭的指导员邓捷立即放下碗筷,带着3名战士赶到葛大妈家里。战士们一边稳住精神失常的儿子,一边扑灭衣物上燃烧的火。随后几天,指导员每天都要带上几个战士,上门看望老人和她的儿子。现在,尽管葛大妈的儿子仍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但只要见到穿着警服的官兵,他的情绪都会非常稳定,脸上还不时露出笑容。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6月中旬,葛大妈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残酷的现实让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再也承受不住了,在那一瞬间,她想到了"彻底解脱"。写好遗书后,实在难忘子弟兵恩情的她拨通了中队电话:"孩子们,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们一家的照顾。"正在中队值班的中队长田军感到事情不妙,火速赶到葛大妈家里。正想轻生的葛大妈一见到这些熟悉可爱的武警官兵们顿时泪如泉涌。

  "大妈,我们都是您的亲儿子,您怎么舍得丢下我们就这么走了呢?"田军的一番肺腑之言打消了葛大妈轻生的念头。第二天,田军带着中队7000多元的捐款,安排老人住进了医院。

  如今,葛大妈常说,自己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孩子,这些孩子真是比亲生儿子还要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