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时政要闻>详细内容

【我和我的新中国·离休干部口述实录⑧】倾听“万物生长”的声音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1-22 17:25:29 【字体:

《常德日报》2024年11月15日A03版

□赵德裕/口述 常德日报记者 丁时慧 肖慧/整理

人物档案

赵德裕,1929年出生于山东武城,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进入商业战线工作,1990年从常德市商业局离休。

人物金句

“从生活消费到品质消费,从物质需求到精神追求,不是恰好反映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吗?”

赵德裕接受记者采访。 见习记者 杨宛霖 摄

我叫赵德裕,今年95岁了,在商业战线耕耘了大半辈子,走过了物资匮乏的年代,也迎来了繁荣美好的现在。

活到这岁数啊,体验到了很多新鲜东西。比如以前市场上有什么就只能买什么,到现在想买什么市场上就有什么。

是啊,这些年,生产力上去了,商品增多了,商业市场一片红火,怎么能不高兴呢?

搭棚摆摊,吆喝叫卖。这是解放前,我对商业的绝大部分认识。

一些精美的店铺也不是没有,像是城里的糕点铺子、绸缎庄、钱庄等等。但像我们这种穷苦家庭出身的,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吃上一口饱饭,哪会关注这些。

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少人选择了参军。1949年3月,我们一共3000多人的队伍集结在河北威县方家营一带的农村,做好训练,准备到南方解放区开展接管建政工作。

出发前的动员大会重申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3000多人一起誓师,大声喊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调戏妇女者就地枪毙,贪污100块钱者就地枪毙……”场面很是壮观。

当时我被分在济南大队二中队,差不多有130来人。大伙儿各自背上一两件单衣,挎着一个装2斤小米的长布袋子,有的穿旧布鞋,有的打赤脚,就这样出发了。

保暖的棉鞋、舒适的休闲鞋……现在什么类型的鞋子没有?但那时候,有双旧布鞋都能惹人羡慕。

晚上,我们借宿在村民家里,借老百姓的锅和柴煮饭,用人家的门板开铺,睡在屋檐下。第二天就自觉把门板安上,把院内打扫干净,再挑满一缸水,向村民道谢告别。

战争年代物价飞涨,很多商户倒闭,一片萧条,老百姓更是不容易,我们怎么能再给老百姓添麻烦呢?

天天走路,一天走几十公里,脚底磨起了泡,我们就把水泡刺破继续走。时间一长,大家的脚上都有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一路上,天上有敌机骚扰,地下也有散兵、匪特打黑枪,很不容易。

5月上旬,中共常德地委在开封组建。然后我们一路走东线,坐火车到芜湖再乘轮船到武汉,8月份到达常德。

南下部队。 资料图片

刚开始,我被分配到南县,主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虽然还没进入商业系统,但商业说到底就是我们吃穿用的那些事儿,我就还了解一些。

你们听说过“金圆券”没?那是解放前发行的一种货币,滥发导致多少人破产啊!通货膨胀严重,钱成了废纸,老百姓苦不堪言。

解放之初的那几年,像是粮食啊,百货啊,食盐啊一些主要的商品,大部分由国家统一调拨,对供销合作社供应货源,并给予价格上的优惠。私人商贩贩卖粮食、棉花等商品,价格需要经工商局核定。

简单来说就是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嘛。这可是件大好事。经过几年的恢复,经济水平有了明显好转,商品的种类也比之前更加丰富了。

1956年,我到常德地区纺织品公司任政治副经理,正式进入商业系统。一有时间,我便找职工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公司100多号员工,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我都摸得清清楚楚,也是为了把工作搞好嘛。

公司有采购科、储运科等业务科室,我们只经销,不生产。物资一般都是从上海及其周边进货,走水路经武汉到常德,虽然时间久,但运费比较低,更划算一些。

说起来,还有件趣事。那时候布料也紧缺啊,1个人1年只有大约10市尺的布票,还不够成年人做件衣服。有一次,我们宿舍院里的白经理有条长裤不见了,他到处翻箱倒柜,生怕丢了这件“宝贝”,最终锁定了院里的某个保姆作为嫌疑人。

白经理还准备继续调查呢,结果没过几天,有个小偷来院里偷东西被当场抓获。小偷身上穿的裤子,不就是白经理不见的那条吗?就这么破案了,哈哈。

缺衣少食,大家都苦,不然为什么要把偷来的衣服明目张胆地穿在身上呢?我们也理解,就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为难那个小偷。只是白经理被我们笑话了好长一段时间。

要说商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还要从1972年常德地区商业局的组建说起。

那时商业局辖百货、纺织、副食、肉食、五交化、石油煤建、生资等十大公司,我就在生资公司工作。农药、化肥、锄头这些生产资料,都采取多级批发的模式,由地区供应到县级生资公司,再供应到基层供销社,最后供应到生产队。

物资基本按照人口和土地大小实行计划分配,凭票购买。直到改革开放前,供应虽然能基本保障,但还是比较紧俏。

也有人私底下找我,想多争取点指标。恭维送礼的,求助哭惨的,都有。生产资料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多给一点,那里就会少拿一点。怎么能搞贪污腐败呢!一提到物资我就关门送客,所有的东西一概不收。

当然,各地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我们经过调研后也可以酌情考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转一响”是很多人的向往。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时候,谁家娶媳妇能买“三转一响”,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呀!那之后,商业系统大张旗鼓开展了改革,变化真是天翻地覆。幸运又骄傲的是,我在商业局亲历了这段变革。

我们改变了国营商业统购包销的形式,允许工业自销,全面放开了农村集市贸易和城镇集贸市场,扶持发展集体、个体经营,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封闭式经营模式不复存在。

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减少流通环节……“三多一少”的开放式流通体制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这样一来,市场的活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买粮食、棉布不再需要票证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都出来了。那时候,我的二女儿在百货公司上班,我好几次经过他们公司,看到橱窗里的衣服不再是以前常见的蓝色、灰色,而是红的、绿的,各式各样的都有。

20世纪90年代初的市百货总公司的常德百货大楼。 资料图片

小轿车、冰箱、洗衣机也开始流行。我还记得第一次坐的小轿车是单位公车,摇摇晃晃的,真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商业的繁荣能提升城市的经济活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年间,常德地区增加固定资产近2亿元,差不多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总和了。

你们去过桥南市场没?我离休前,桥南市场已经在常德县工商局的推动下建设起来了。开业那天,公交车、大巴车载满了各地乘客,有带着大包小包来采购的居民,还有准备搞批发的商户。

20世纪90年代初的桥南市场。 资料图片

广东的、广西的、浙江的、河南的、本地的……大家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在服装、鞋类、毛线、床上用品等摊位前讲价。市场每天至少有上万人,热闹得很!

我心里高兴啊。能吃饱穿暖就是很大的幸福了,更别说现在什么都有。

以前能吃上一口饺子都是奢望,现在鸡鸭鱼肉天天都能吃到。听我女儿说,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在网上下单,想买什么都可以,想买多少也可以。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记者姜美蓉 摄

以前衣服只是为了保暖,现在是为了美观和凸显个性。我这把年纪了,家里还有十几套衣服,颜色、款式都不一样。

消费理念的变迁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生活消费到品质消费,从物质需求到精神追求,不是恰好反映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吗?

万物生长,百花齐放。作为一个“老商业人”,能从生活点滴里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何其幸也!


记者手记

吃饱穿暖是稳稳的幸福

□丁时慧

以前苦吗?赵德裕老人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沉默了好几秒。或许是在回忆过去的故事,或许是在感怀曾经遇到的困难,他皱了皱眉,缓缓地说了一句:“苦啊。”

本组系列报道采访的离休干部们,生在生产力低下、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们吃过苦,所以哪怕饿着肚子,也要一腔热血搞事业,就为了那个简单的心愿——让老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有稳稳的幸福。

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社会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不少年轻人陷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享受追逐消费的快感,又随手将冲动消费的物品浪费丢弃。

曾经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很难知道一粒米饭的珍贵。没有灰头土脸在生产线上劳作过,很难明白一丝一缕来之不易。

是在哪些瞬间,我对那些总说着“勤俭节约”的老人有了更多的共情和理解呢?

大概是提到过去时,赵德裕老人的数次哽咽,董成哲老人突然黯淡的眼神。大概是几位九旬老者眼里有光,不约而同构画起了“天下粮满仓”的美好愿景。

生逢伟大时代,我们有了稳稳的幸福,再也不必担心缺衣少食。但尝稻饭香,莫忘“春种一粒粟”的辛勤;饮碗中汤,当思“汗滴禾下土”的苦楚。常念来时路,常思肩上责,年轻人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进取,才能不负今朝好时光!

延伸阅读

常德地处湘西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常德商贸发展经过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同所有制主导发展阶段,经历了供销合作、百货大楼、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商业综合体、互联网商业等多种商业模式交替发展,消费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9.51亿元,是1952年1.06亿元的1679倍,是1978年5.14亿元的346倍。在内贸兴旺发达的同时,全市对外贸易也日趋活跃,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82.3亿元。

随着居民手头日渐宽裕,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九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房子、车子”,常德居民的消费升级步代不断加快。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043元,是1981年的62.4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94元,是1981年的81.7倍。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由1981年的54.5%、66.4%下降到2023年的28.7%、27.7%。

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常德商务部门正按照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朝着“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国际物流通道实现新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迈出新步伐”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分享到:
【打印正文】